新聞中心

2017.02.06

資本雜誌
再窮不能窮教育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國家長們的心聲。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急增,中產家庭普遍認為,良好的教育背景長遠讓子女受益,把教育列為優先考慮項目,推動高端教育支出的增加。
 
中國法律於上世紀80年代初首次允許開設民辦教育,以彌補公共資源的短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民辦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日漸受到家長和學生的青睞,更被視為中產階級人口的高品質選擇。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民辦基礎教育行業(即幼兒園、小學、中學)的總收入達到人民幣1,842億元,預料2020年將增至人民幣3,25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1%。公立學校向民辦學校轉學的人數過往幾年一直上升,民辦學校的招生總人數預期由2015年的1,470萬人增至2020年的1,850萬人,複合年增長率約為4.7%,而滲透率的上升趨勢在未來五年預料將會維持。

 
一般認為,相對於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具備三大優勢:

1.    靈活性高:民辦學校的經營更具獨立性,能迅速回應市場需求,而且,學校自有的僱傭制度以及激勵措施,有助拓寬教師來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招生方面,民辦學校通常更為靈活,有關學生背景的限制較少,而公立學校通常針對學生的戶籍所在地等作出特別要求。

2.    課程多樣化:由於政府部門的規定,大部分的公立學校不願意作出調整,課程的多樣化較為有限。相反,民辦學校的課程設置更為多元化及廣泛,學費收取標準亦更具彈性;

3.    更具積極性:與公立學校相比,民辦學校對市場需要及需求的反應更為積極,且主要受政府引導推動。因此,民辦學校具備較強動力持續提升教學質素,以吸引優秀學生及收取較高的費用。於2015年,民辦高中、初中及小學的每年平均學雜費估計分別為人民幣7,719元、人民幣3,289元及人民幣2,567元。

中國民辦教育發展迅速

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辦教育機構的發展,亦鼓勵民間資金投資於教育領域。將於今年9月1日生效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為民辦學校提供額外的扶持措施,另外,地方政府亦擬推出多項有利政策,例如為校園建築免費提供土地或財政支持,以吸引優秀品牌的民辦學校在當地建立分校。

中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日漸顯著,行業發展迅猛,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星,私人投資者以私人投資、首次公開發售等方式作出大量投資,預計此趨勢將延續,並成為行業的重要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