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17.05.05

資本雜誌
外國的月亮真的更圓嗎

中國人口超過13億,對優質教育有龐大需求。即使經過了30年的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系,中國對教育的大量投入仍然滿足不了教育消費的高速增長。富裕家庭有強烈意願把子女送往海外就學,成為國際學校的潛在客戶。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與教育部的調查顯示,近年出國留學人數日益增加,2015年總人數為接近53萬人,同比增長超過10%,預計未來出國留學人數增速將趨於穩定。除此之外,留學生低齡化也成為新趨勢。以美國為例,自2011 年起,國際學生本科留學學生數量已經超過研究生,未來將有更多家長選擇讓子女在出國前先在國內接受國際教育,國際學校的板塊將繼續升溫。

在中國,國際學校的特徵可以歸納為:(1) 規模較小。由於國際學校的需求端基本僅為外籍人士子女和打算到海外留學的孩子,目標人群的基數遠少於基礎教育相關的產業鏈;(2)進入成本和門檻較高。國際學校在資金、土地、審批等方面要求較高,學校名氣、課程質量和升讀海外大學等因素直接影響學費,從零開始建校打造自身品牌的難度非常高;(3)逐漸往二、三線城市拓展。很多謀求發展空間的國際學校由於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競爭開始激烈而轉到二、三線的城市開校。

由於民辦國際學校針對的市場多為中國家庭海外留學的需求,收費較有彈性,涵蓋大部分中高端市場,未來增長潛力仍然是非常巨大。

根據新學說的統計,截至2015年末,中國的國際學校總數達597所,是全球國際學校數量最多的國家,學生總數亦超過236,400名。國際學校的收費差距很大,視乎國際學校類別、城市、年級、學校名氣等因素,每年學費人民幣2萬至25萬不等。普遍來說,較有名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收費最為昂貴,學費均超過每年人民幣20萬;民辦國際學校的價差最大,由人民幣數萬元至20萬元以上不等;公辦國際班一般收費較低。按此估算,2015年末國際學校總規模為人民幣300億元,當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國際學校、公辦國際班分別佔人民幣78億元、171億元及51億元。

《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指出,在公辦學校國際化受到政策限制以及外籍國際學校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高品質民辦國際化雙語學校將會是未來5-10年的主要增長點。受惠於政策、收入、觀念等多種因素綜合驅動,民辦國際學校近年的發展如雨後春筍, 預計未來高速發展勢頭還將延續。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訂,未來中國國際學校的發展將有望以輕資產方式輸出,並出現公辦學校國際班轉入民辦學校、外籍子女學校開始參與本土競爭、國際學校將在競爭中產生分化,以及在線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有所提高的趨勢。

下一期,我們將會探討國際學校的商業模式以及競爭情況。